一、微专业特色
生态环境低碳修复
二、微专业介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低碳修复技术在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生态环境低碳修复”微专业依托矿山环境生态为特色的省级一流专业“环境工程”,在矿区生态修复、矿物材料环境功能开发等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微专业从碳减排与绿色发展、生态修复与碳汇、减碳降污协同控制技术、土壤改良与固碳技术、新能源与低碳修复技术等各个方面介绍生态环境低碳修复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碳中和内涵、新能源技术及绿色低碳技术,为学生学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提供更多选择,促进个人未来方向选择和发展。
三、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扎实的物理、化学、材料、能源、环境等学科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生态环境修复与低碳修复的原理、方法、技术及其应用,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视野拓展,培养学生建立生态修复与碳中和理念和思维,系统了解和掌握生态修复与碳中和的基本知识,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四、课程设置
结合生态环境低碳修复微专业学生培养总体思路,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分析相关课程对培养工程能力、工程师素养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环境低碳修复课程体系,总学分为12学分,详见微专业培养方案(附件1)。
教学模式
1)线上线下结合:理论课程采用线上教学,实地实践与实验课程线下开展。
2)专家讲座:邀请生态修复与低碳领域行业专家、学术带头人开专题讲座。
3)案例教学:通过国内外实际案例分析,提升学员对技术应用的理解。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考核 方式 |
开课 时间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碳减排与绿色发展概论 |
2 |
32 |
32 |
|
|
考查 |
第5学期 |
生态修复与碳汇 |
3 |
48 |
48 |
|
|
考查 |
第5学期 |
减碳降污协同控制 |
3 |
48 |
32 |
8 |
8 |
考查 |
第5学期 |
土壤改良与固碳 |
2 |
32 |
32 |
|
|
考查 |
第6学期 |
新能源与低碳修复 |
2 |
32 |
32 |
|
|
考查 |
第6学期 |
合计 |
12 |
192 |
|
|
|
- |
- |
五、师资队伍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8人,讲师9人,专职实验室教师2人。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位知名教授、学者,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陕西千人计划1人,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1人,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6人。同时,聘请有生态修复与低碳领域行业经验的校外企业导师参与。
六、招生对象及要求
生态环境低碳修复微专业面向面向全校大二、大三学生招生(包含本学院学生)。微专业修读年限为2个学期(含寒暑假)。成绩单独管理,不计入主修专业成绩单。完成全部课程修满学分的同学可获得我校授予的生态环境低碳修复微专业证书。
学生自愿报名(申请表见附件2)。项目团队负责对申请微专业的学生进行审核、选拔。选拔合格的名单统一导入教务系统微专业课程选课名单。
联系人:梁老师 联系电话:13309210658
QQ群:78776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