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08-19    浏览次数:

2020-08-14来源:红旗文稿作者:辛向阳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同时,经济全球化逆流涌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激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面临着国内外风险挑战、困难矛盾明显增多增大的复杂局面。新的事业、新的实践推动着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新时代加快发展的理论总结、思想反映。书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系统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认识这一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很多新论断。这些论断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充分的展现。

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面临更为光明的前景,也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要有新作为,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两个大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必须统一在一起认识和把握。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刻影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第二,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制度建设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明确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主要是: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第四,新时代要推动高质量文化发展。通过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他要求:“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一是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保证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把握经济规律,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五是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六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围绕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关系深层的问题,实施了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新粮食安全观、治水新思路、能源安全新战略等对经济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战略。七是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宏观调控力度,提高针对性和精准度。这些方面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经济思想体系。

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包括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要求,更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要求,生态产品没有替代品。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必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这个问题上要算好大账、算好长远账、算好整体账、算好综合账。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共建美丽清洁新世界。

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思想包括: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这些思想是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国际格局变化,系统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丰硕成果。

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导全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这一体系要以战斗力为唯一标准,以调动军事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包括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推进军事管理政策制度体系等。明确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要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

在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重要领域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一个核心论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最大体制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把握政治方向,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夯实政治根基,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聚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涵养政治生态,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防范政治风险,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永葆政治本色,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提高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就是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阐述了许多重要观点:首先,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其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它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而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党派纷争、利益集团偏私、少数政治“精英”操弄等现象。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处处体现着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兑现;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这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理论: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就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要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条道路、这套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这些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Copyright 2014-2016 5163银河手机版 - 银河welcome娱乐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5163银河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