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历史启示
作者:  来源:    日期:2023-09-05    浏览次数:

2023-07-05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韩振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认真回顾总结这一探索历程及其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新征程继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在这个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酝酿并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使用“现代化”或“近代化”等概念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比如,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5月撰写的《论持久战》中就提出了“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周恩来同志在《怎样进行持久战》一文中也明确使用了“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军队现代化”等重要表述。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我们党早期使用的“现代化”概念与“近代化”“工业化”基本是通用的。1944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日报》刊文指出:“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这里的“工业化”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化,但工业化显然是现代化的主要方面或主要内容。他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多次使用了“现代性工业”“现代化”等概念,提出逐步而积极地引导个体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他还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思想的提出为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启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954年9月,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0年3月18日,他在同尼泊尔首相谈话时再次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作了重申,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在1975年1月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再次重申“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为后人继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无论是探索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还是教训,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总结。

我们党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和方向。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之后,他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1983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参加1983年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时再次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带领全体人民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先后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现代化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再向“五位一体”转变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不断在创新中发展。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极大地拓展了党对现代化丰富内涵的认识。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即“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九条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系统规划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这些重要论述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和理论遵循。2023年2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人民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实现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理论概括,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回顾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丰富深刻的历史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前途命运。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前景光明;否则就会偏离航向,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同时,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二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广阔、前途远大。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有体现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化发展更好地体现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基本结论。三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激发人民力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五是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只有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Copyright 2014-2016 5163银河手机版 - 银河welcome娱乐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5163银河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