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作者:  来源:    日期:2023-10-12    浏览次数:

2023-09-15来源:河北日报作者:周振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坚持好、运用好这一最大法宝,对于提升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回顾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立足中华5000多年文明历史,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并根据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独立自主地开辟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因为坚持“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坚实的实践根基和文化根基。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重大论断,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认识、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和沃土,而且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主体性要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在表达形式上结合,而且在内容上深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结合”才成为可能。“结合”的结果是彼此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生长,同时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第二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文化滋养。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和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

“第二个结合”打开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更广阔空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增强了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能够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世界视野、更主动的精神力量,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纳外来有益文化的积极因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和科学方法。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理论创新才有基点和遵循;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创新才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滋养。实践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贯通起来,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六个必须坚持”,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决定了理论创新的人民性价值取向,揭示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要求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揭示了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揭示了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求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求拓展世界眼光,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六个必须坚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我们必须学深悟透、身体力行。

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坚持在人民群众实践中检验新的理论成果,使之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要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Copyright 2014-2016 5163银河手机版 - 银河welcome娱乐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5163银河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