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邓小平的智慧突出地表现在领导方法上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08-28    浏览次数:

2024-08-26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曹应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政坛上一颗璀璨的智慧之星,不仅为国人景仰,而且为世界瞩目。邓小平的智慧特别突出地表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照辩证法办事的领导方法上。

解放思想的领导方法

邓小平是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领航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正是由于解放思想,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党才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认清中国处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个实际出发,只能搞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强调了“中国式”“中国特色”“走自己的道路”的重要性。1979年3月,他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解放思想才能认清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表现在生产关系上,更表现在生产力上,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怎样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把全党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到战略位置上;支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自此,农民甩开膀子发家致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能工巧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农产品丰富起来;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在吸收外来资金的同时吸收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经济发展的大潮涌动起来。

解放思想才能认清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邓小平在1979年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后来,他又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正是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在重视政府管理作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开始转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发展目标明确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放思想才能看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而要从实际出发,有目标、有步骤地前进。邓小平认为步子迈得太快太急,就会欲速则不达。他提出了百年图强、三步发展的“发展战略的‘三部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解决温饱;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此后的中国就是按邓小平提出的目标和步骤稳步前进的。

实事求是的领导方法

解放思想是为了摆脱本本主义和条条框框的束缚,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要求主观服从客观,离开实事求是就会脱离实际、处处碰壁。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正是在邓小平引领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在思想指导上转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

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认识论上就是依据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提出来的。他综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出国考察得出的认识,深感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走到世界前列,讲了大话,不符合实事求是。1979年10月4日,他指出:“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正是从这样实事求是的认识出发,这年12月6日,他提出,中国二十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1979年10月29日,他又对来访的外宾说:我说所谓四个现代化,只能搞个“小康之家”;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脚踏实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目标,第一步到二〇〇〇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雄心壮志太大了不行,要实事求是。”可以说,小康社会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与邓小平在思想路线上坚持实事求是密切相关。

晚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坦率地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在邓小平引领下“实事求是”的成功。

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有民主氛围,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邓小平认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邓小平作决策,处理问题,总是顺民心、聚民智,先听意见,后作决断;总是强调民生,让人民摆脱贫穷,过上小康、富裕的生活;总是重视民主,重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统一起来。民心是民之所想,民生是民之生活,民主是民之地位。三者是统一的。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群众路线从直接的意义上说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党的领导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晚年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在群众实践中提出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出来,加以提倡”。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善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相关。

群众路线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宗旨。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时期邓小平所有重大决断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来的,前面所说“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在东北考察时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现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主导的政策就是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再解决人民的小康问题。他对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忧心如焚,果断地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要求一心一意搞建设。他说:“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强调:“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82年11月16日,邓小平和王震会见日本社会党朋友时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现在就是做一件事情,使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人口摆脱饥饿和贫困,达到小康状态。”这段话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可以说,没有邓小平这么深的人民情怀、这么坚定的人民立场,是提不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

“照辩证法办事”的领导方法

“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一个突出的领导方法。毛泽东多次称赞邓小平照辩证法办事。毛泽东逝世后,中国共产党处在如何对待毛泽东的政治遗产、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是邓小平坚定地照辩证法办事,使国家步入飞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反对“两个凡是”那样的站在毛泽东的背后去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那样的离开毛泽东的基础去看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站在毛泽东的肩上去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摆脱“两个凡是”的束缚,走封闭僵化的路,就不能摆脱贫困和落后;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全盘西化,就只能做西方大国的附庸,也不可能发展起来。是邓小平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反“左”防右,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这是邓小平对正确处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理论的娴熟运用;是邓小平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走自己道路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邓小平在生产力水平低不能满足搞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根据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的实际,以发展生产力为第一要务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理论框框和认识局限,把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辩证统一起来。重视市场手段就要重视放开。正是放开,使农民发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改革先在农村拉开帷幕,使市场成为指导农民经济活动的基础,并推动着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越来越重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邓小平指出:“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是不是重视市场就不要计划、规划了呢?邓小平向来反对走极端,提出“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他在重视市场的同时,重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有计划有目标地前进。邓小平又重视将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正是因为将计划与市场、改革与开放辩证统一起来,才使中国经济既充满活力,又能隔几年就上一个台阶、有目标地前进。

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将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战略目标与战略步骤结合起来,提出了到二十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和三步发展百年图强的奋斗目标。在邓小平引领下,中国既确立了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又找到了脚踏实地的现实步骤。

Copyright 2014-2016 5163银河手机版 - 银河welcome娱乐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5163银河手机版